安忆船舶网

一战时期的德国有多强大?

安忆船舶网 0

一、一战时期的德国有多强大?

从基础实力上看,1913年,德国本土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00万,海外殖民地25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国(不算俄国,俄国殖民地都纳入了本土)。德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这是德国工业发展的保障,德国丰富的煤铁资源完全可以支撑起德国的长期持续作战。德国唯一的软肋就是石油生产,不过当时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度比较低,德国的油荒远没有二战时严重,来自奥匈帝国的石油已经足够德国使用。

从工业实力上看,德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工业实力已经超过了英国,仅低于美国,其各项工业指标都名列前茅,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的15.7%。不过虽然美国工业产值超过了德国,但美国的工业实际上大部分处于欧洲资本的控制下,直到一战爆发后,利用一战的契机才摆脱了英法德等欧洲列强的控制。此外,德国的工业水平和技术革新能力比美国都高,稳居世界第一,德国才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从国家发展上看,当时德国已经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仅仅在校生就有1000多万,德国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数量庞大的技工,人力资源极为丰富。此外,德国拥有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金融等体系,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铁路里程就有6.1万公里, 德国城市化率高达60%,德国的发展水平我国直到80年初代才勉强追上。当时的德国不管是发展水平还是发展潜力绝对世界一流,即使当时的美国未必能比得上他。

从国家军事力量来看,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海军,拥有完备的战争动员体制和世界顶尖的军事工业。一战时,德国动员了大约500万人参战,军费开支高达1600多亿马克,在海上和世界第一的英国打,陆地上和世界陆军第二第三的法国和俄国打,此外还要对付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打到最后双方谁都没占多大便宜。不是德国爆发了革命,自己投降了,不知一战还要打多久。要知道,德国投降时,协约国都没打进德国国境,双方一直在僵持。可以说,一战时的德国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强国。

二、一战时日本与德国的关系?

一战时期日本与德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发动了战争,是对立的,但是没有根本上的军事对立,所以到了二战时期,日本与德国结成了军事同盟。

三、德国对波兰宣战时间?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被视作二战开始的标志

四、德国对苏联宣战时间?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进行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军发动战略攻势收复全部国土进而从法西斯统治下解放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9日0点30分,德国政府在柏林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即时生效,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二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

这场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强大的纳粹德国的法西斯政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五、一战时期 德国成立了吗?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

所以,一战时期,德国已经成立了。

六、一战时期德国总统是谁?

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意大利王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七、二战时德国的文化?

德国的历史和艺术问题在二战之后一度成为禁忌问题,原因在于东西德国的分裂,带来文化上的冲突。但是不管怎么说,分治的德国实际上共享同样的历史。在这种环境下的艺术家和历史学家处境变得敏感而尴尬,开始致力于把德国历史文化融入到西方历史文化之中,以求消解德国文化的概念,尤其是西德,所以“文化民族”的概念在当时的哪一方都是吃不消的。冷战结束之后,德国在政治上开始统一,经济文化逐渐相融,“文化民族”这一概念重获自由,也从历史渊源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形态。

这个时期的艺术特色依附于政治思想,但是由于地域文化的个性充分发展,所以文化显示的多样性也可以归结为一种“文化民族”的观念。近代德意志地区的民族观念融合使得艺术史扮演的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美学领域和建筑创造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古代文化艺术的感知和追求成为了的的意义文化的基础。二战后,德国人更加明确的区分了“文化民族”和“国家民族”的概念,体现了德意志单纯的艺术精神理想和向现代过的思考。

德意志地区的“文化民族”寻根行为是在十八世纪末期就开始了,表现在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北方艺术的复兴上,文学批评和艺术创作在政治领域也一度流行。最典型的文学家就是歌德、福斯特和斯莱格尔兄弟。歌德在文学上对哥特式建筑进行了毫无保留的赞扬,在浪漫主义文化的情怀中对哥特式建筑进行推崇,并把哥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精神象征的表现。首先是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在参观过后,歌德对于固有的观念感到羞愧,他震惊于教堂内的高度内在统一,细节协调在整体中,没有丝毫多余的东西。

福斯特的《下莱茵的景观》也是推崇哥特式建筑复兴的文学作品,它主要描写了科隆大教堂和牛津大学教堂。科隆教堂的奇幻和伟岸的大胆设计是他所不敢想象的,内部的柱子拥有传统的完整秩序,让他心醉神迷。他不怎么说教堂建筑的多样化元素,而是把教堂结构的和谐性与哥特式建筑的神性结合在了一起。另一方面,他也不认为哥特式建筑就单纯的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标志,而是在一种整洁和干净的浪漫主义特色中彰显的。

斯莱格尔的《哥特式建筑的基本特点》并不是一本建筑理论书籍,而是游记和信件的合集。在琐碎的片段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他试图探索哥德式建筑的历史和哥德式建筑对于德意志民族精神本质的看法。他也把科隆教堂作为落脚点,但是他认为哥特式教堂的突出特点在于诗意的想象,奇妙的想象是德意志民族独特精神的体现,丰富的形式是北方德意志民族创造性的体现。风格特点在于创造的奇想,包含了德意志人的自然的关联。

八、德国纳粹是一战时候出现的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还没有纳粹德国和纳粹党。

纳粹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德国占领。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并与苏联共同瓜分波兰,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占领区内的犹太人不断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

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战争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1945年初,盟军自西向东,苏军自东向西,不断推进。4月,苏联工农红军攻入柏林,30日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自杀。按元首遗嘱,由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出任德国总统。

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23日,邓尼茨政府解散,纳粹德国宣告灭亡。

九、二战时德国地图?

二战时德国版图最大的时候是1941年,包括今天的德国本土,今属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今奥地利全境,今波兰西北部(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西普鲁士、但泽),东普鲁士(今俄占)、梅梅尔(今立陶宛占)。二战后,德国失去了奥德尼斯河以东全部领土(包括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等)以及什切青(不是切什青)地区。

十、二战时德国总统?

卡尔·邓尼茨,出生于德国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杰出的海军将领,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

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