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忆船舶网

英国著名事件?

安忆船舶网 0

一、英国著名事件?

1530年,英格兰国王开始颁布一系列血腥法案,英国爆发“圈地运动”,开始“羊吃人”。

二、英国酸雨事件?

1952年12月初,英国伦敦在正在举办一场得奖牛的展览盛会,但是350头牛中有52头有严重中毒的症状,14头已经奄奄一息,1头当场毙命。伦敦市民还没来得及对牛的厄运感到遗憾,自己也有了不良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也明显增多。12月5日至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的死亡人数达4000人,平均每天死1000人。当9日有毒烟雾散开后,酸雨降临了。酸雨停后浩劫并没有停止,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历史上最可怕的伦敦烟雾酸雨事件。

伦敦烟雾酸雨事件的最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并不是几天有毒烟雾的危害和一场酸雨过后就算结束了,而是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着,前后12000多人失去了生命。在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直至1965年后,人们才真正安心地重新工作与生活。

另外,据纽约州的阿迪龙达克山区数据记载,1930年那里只有4%的湖泊无鱼,1975年就有50%的湖泊无鱼,其中200个都已成为是死湖,可见酸雨的破坏性。

北美遭到了破坏,加拿大的情况也不好过,其受酸雨影响的水域达52000平方千米,5000多个湖泊明显酸化。多伦多1979年平均PH值为3.5,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池塘中也总是漂浮死鱼,湖滨树木已然枯萎。

三、英国最大的造船厂?

格拉斯哥(Glasgow)是英国第三大城市,苏格兰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英国造船业中心,沿克莱德河两岸,建有数十个造船厂。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造船、机器制造、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等,其中造船工业居全国首位,造船厂多达数十家英格兰北部的泰恩河风景旖旎,许多老牌企业坐落于河流两畔,著名的阿姆斯1斯特朗造船厂位列其中。

19世纪中期,英国纽卡斯尔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门口,墙上挂着“当红”律师的标牌,年轻有为的威廉·乔治·阿姆斯特朗位列其中。

那时,阿姆斯特朗对这份体面的工作并不感兴趣,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机械制造领域的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他果断辞去律师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机械制造领域,并于1845年成功研制出一台液压起重机。两年后,阿姆斯特朗买下了纽卡斯尔市西部一片空地,创立阿姆斯特朗工程机械厂。

四、英国有哪些造船厂?

1865年,阿尔弗雷德·费尔南德斯·亚罗在道格斯岛(Isle of Dogs)的泰晤士河沿岸建立了亚罗公司。初创时,该公司是一家锅炉制造公司,但很快就转而制造汽艇,进入到19世纪70年代时,开始制造杆雷艇。

1877年,白头公司研制出了自航式鱼雷,推动了鱼雷艇和后来的驱逐舰的发展。亚罗公司对鱼雷艇和驱逐舰的设计与开发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加之其具有杰出的船用锅炉设计能力,该公司的业务发展壮大,成为海军高速舰艇的设计与制造公司。

此时,泰晤士河沿岸作为主要的船舶工程与制造中心的地位正在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北方的克莱德河沿岸、泰恩河沿岸及其他地方造船工业的崛起造成的。在这些地方,成本较低,可招募到大量的熟练工人,附近有许多钢铁厂,此外,电力工业也在此不断积聚,这些因素都使公司的迁址势在必行。1906 年,亚罗公司在克莱德河沿岸的斯科特斯顿买进了一片未开发的地块。两年之后,公司搬迁至克莱德河沿岸的新船厂。1908年7月,在这里建造的第一艘驱逐舰下水。

亚罗公司很快就脱颖而出,而仅在克莱德河上游就另有至少15家造船厂。此外,公司的发展恰逢其时,英德海军军备竞赛在此时即将进入高潮。这促使海军部源源不断地下达订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29艘驱逐舰及其他各式舰船在斯科特斯顿造船厂建造。

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战舰市场需求的萎缩,再加上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萧条,造船厂在1922年底被短暂关停。虽然在数月之后进行了改革,但重新开业之初陆用锅炉的制造成为重点。直至1924年,才收到战后第一艘驱逐舰的订单,即航速达37节的“伏击”号(Ambuscade)。自1931年以后,订单量开始增加,尤其是在1936年开始进行军备重整之后。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亚罗公司建造了大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尽管1941年3月克莱德河沿岸在遭到突袭时,该公司遭到了轰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解决计划在新型护卫舰上装备的动力系统的问题,该公司组建了亚罗海军研究部(Yarrow Admiralty Research Department,YARD),在这一动力系统中,蒸汽机的重量、大小和燃油效率至关重要。亚罗海军研究部在研制燃气轮机设备并将其在多个船舶相关领域实现多样化应用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面临国外的竞争,以及海军总体实力的下降,英国造船业步入艰难期。英国政府试图对造船业进行重组,例如,亚罗造船有限公司于1968年并入上克莱德造船集团(Upper Clyde Shipbuilders),但在该集团轰然倒闭之前,亚罗造船有限公司又于1970年从该集团中分离。与此同时,邻近造船厂的破产使亚罗造船有限公司乘机进行了大幅扩张,1965年,收购了位于亚罗公司以东的布莱斯伍德造船厂(Blythswood shipyard), 1974年,又收购了位于亚罗公司以西的巴克莱·柯尔公 司(Barclay Curle)旗下的埃尔德斯利造船厂(Elderslie Dockyard)。这使该公司又拥有了3个受其管理的干船坞,此时公司的厂区面积也变为62英亩,在厂区内就可以建造一座室内建造车间。

1977年,公司被国有化,不料又在八年后被非国有化,出售给通用电气公司旗下的马可尼公司(GEC Marconi),更名为马可尼(亚罗)船舶制造有限公司[Marconi Marine(YSL)]。1999年,通用电 气马可尼公司和英国航宇公司(British Aerospace)合并, 成立了BAE系统公司,造船厂也随之并入BAE系统船舶制造公司(BAE Systems Marine),即斯科特斯顿造船厂。在这整个时期,斯科特斯顿造船厂大幅参与了所有型号护卫舰的建造,从20世纪50年代的12型和14型护卫舰到20世纪90年代的23型护卫舰,后来还建造了六艘45型驱逐舰。

五、英国的独立事件?

是指苏格兰独立公投事件。2014年9月19日,苏格兰独立公投计票结果公布,55.8%、共1877252名选民对独立说“不”。同时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在苏格兰独立公投否决独立后宣布辞职。2014年9月21日,苏格兰地方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接受英国天空卫视新闻台采访时,指责英国政府欺骗苏格兰民众,扬言“独立计划继续,苏格兰可能在不经公投的情况下宣布脱离英国”。也就是苏格兰独立公投就是一场骗局。

不过最新情况是英国女王刚去世,美国总统拜登要求英国政府不要对苏格兰再次独立公投施加影响,所以,2023年苏格兰独立的可能性很大。

六、英国“胜利”号是英国什么造船厂造的?

威严级共9艘

威严号:由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建造,1894.2动工,1895.1.31下水,1895.12服役。

壮丽号:由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建造,1893.12.18动工,1894.11.19下水。

乔治王子号:由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建造,1894.9.10动工,1895.8.22下水。

胜利号:由查塔姆海军船厂建造,1894.5.28动工,1895.10.19下水。

木星号:由克莱德班克的汤普森船厂建造,1894.4.26动工,1895.11.18下水。

汉尼拨号:由彭布罗克海军船厂建造,1894.5.1动工,1896.4.28下水。

火星号:由伯肯海德的莱尔德船厂建造,1894.6.2动工,1896.3.30下水 。

凯撒号:由彭布罗克海军船厂建造,1895.10.25动工,1896.9.下水 。

活力号:由查塔姆海军船厂建造,1895.3.11动工,1896.9.17下水 。

七、英国戴安娜事件始末?

戴安娜王妃原来是英国王子查尔斯的妻子,她深爱她的王子查尔斯,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查尔斯移情别恋,与戴安娜离婚。但是戴安娜依旧保留王妃的名号,在此之前还给查尔斯生了两个孩子,因此戴安娜实际上仍然与英国王室脱不开关系,其一言一行依然关系王室脸面。然而戴安娜王妃在伤心之余却与多名男子恋爱,尤其是怀了伊斯兰教徒法耶兹的孩子。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在法国巴黎的一场车祸中离奇去世,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谋杀,因为这场车祸疑点很多。

八、英国的重大社会事件?

1222年,英格兰首次征收人头!

1224年,方济各修会出现

1231年,剑桥大学组建

1254年,大贵族提出 《 牛津条例),提出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

1262年,英语成为法律和法庭中的通用语言

1265年,“西门”议会召开

1274年,牛津大学默顿学院建立

1277年,爱德华一世进兵威尔士

1282年,威尔士人争取独立失败,亲王卢埃林遇难

1283年,英格兰兼并威尔士

1295年,“模范议会”召开

1296年,英格兰兼并苏格兰

1298年,福尔柯克战役,苏格兰人败于英军

1314年,苏格兰长矛兵在班诺克本河畔击败英军,苏格兰独立

1327年,爱德华二世惨死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41年,议会两院制形成

1346年,克雷西战役

1348年,黑死病登陆英格兰

1351年,议会颁布“劳工法令”

1356年,黑太子俘获法国国王

1362 年,英语成为议会和季审法庭工作语言

1369年,百年战争重启

1371年,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二世即位

具体请参考《英国大事年表》

九、英国罗塞斯造船厂介绍?

罗塞斯船厂归属于巴布科克海事公司所有,位于英国东海岸,在设备、位置和经验上都堪称全英国前列,这也使得它成为了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分段总装地,2011年6月29日,英国罗塞斯船厂斥资2000万美元向中国进口了1000吨级的龙门吊“哥利亚”(英国传说中的巨人),专门用于建造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十、英国雾都事件的原因?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大雾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雾散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伦敦又是英国最工业化的大城市。工业化在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还留下了人类以前并不了解的后遗症——工业污染。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煤炭的使用又使人们在使用火的方面发生了一次革命,它是英国人进行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煤炭的消费量急剧增加。煤炭燃烧后形成大量烟尘,弥漫在英国上空,尤其是工业中心伦敦的上空,更是烟尘滚滚,高耸的烟囱鳞次栉比,竞相向天空喷云吐雾,遮住了蓝天,使白云变了颜色,使空气也变了味道。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是震惊一时的公害事件。从12月5日清晨开始连续4天,伦敦一带上空空气静止,浓雾蓄积不散,黑云压城。而地面空气中家庭取暖用煤及工厂烟囱排出的煤烟粉尘等污染物浓度不断增积。伦敦上空的烟尘浓度最高达到每立方米4.46毫克,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浓度达到1.34%,为平时的6倍。

浓烈的烟和硫的化合物充斥了所有的空间,到处是恶臭与昏暗。刚刚造访伦敦的客人,还未见到伦敦的街道,就首先闻到了那里的臭味。几天前,曾享受了一段来自北方的好天气的老人和病人,现在正在污浊的空气中挣扎,感到呼吸困难,一些人终于在痛苦之中离开了人间。其实,此时的人间亦形同地狱了。

这种弥漫全城的烟雾,侵袭着一切生命——人、动物和植物。当人们的眼睛感觉到它时,眼泪就会不自觉地顺面颊流下;每吸入一口气,便等于吸入一口毒气进入肺腔。人们无论在哪里,都会因这种毒雾的刺激而咳嗽不止。尤其是教师更备受其苦,他们必须提高声调,以盖过下面的咳嗽声和哮喘之声,而同时自己也紧接着陷入一连串的干咳之中。

12月7日和8日,接连两天,伦敦的天气仍不见好转,而那烟雾更加厉害了。由于连日阴霾密布、烟尘弥漫,日照减少,因而气温一再下降。反常的气温和浓重的潮湿气,加剧了雾的形成,大雾又携带着那些被排放到高空的工业废气和烟尘,形成带毒的烟雾,降回地面徘徊。整个伦敦完全被烟雾控制了,它就像一只巨大的奄奄一息的毒蝎,盘踞在泰晤士河上,丧失了生命力,只能不断地喘着带毒的粗气。

一系列的烟雾所造成的灾难震动了当局,也激怒了民众舆论,于是政府决定彻底向烟雾性气象宣战。

经过全力研究,终于弄清楚,原来在煤烟粉尘中含有一种三氧化铁成分,它促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泡沫。这种泡沫又附着在烟尘上或凝结在雾滴上,随着空气进入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由于烟尘的大量排放,烟与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混合,形成浓浓的烟雾,挡住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英国婴儿缺乏维生素D的主要原因,这使19世纪以来,英国工业区成千上万的儿童死于软骨病。由于烟雾污染,也使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增加,以致英国每年支气管病死亡人数达5万人之多,是美国的50倍,而此种病在英国城市,比乡村的发病率高40%。

研究表明,烟尘与二氧化硫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英国的许多建筑物受到侵蚀,留下了累累斑痕。二氧化硫通过植物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损害叶子的内部结构,使植物的叶、花及果实生长迟缓、产量减少、质量变差,甚至含毒,致使人畜在食用时中毒。仅英格兰开夏一地,因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每年就达260万英镑。1952年后,有关部门对全国器物所受蚀损作了调查,英国大约每年因烟雾灾害损失8亿美元,平均每人每年损失17美元。这相当于每烧一吨煤就有5先令被损失掉。英国铁轨的损坏,也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污染造成的。

据英国环境污染负责人厄尔斯特·威廉金斯博士统计:在雾灾发生的前一周,伦敦死亡人数为945人;而在大雾期间,伦敦地区死亡人数激增到2480人,而大雾所造成的慢性死亡人数达8000人,与历年同期相比,多死亡了3000~4000人;从死亡的年龄看,45岁以上的死者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婴儿死亡为平时的2倍。此间因气管炎死亡704人,为上一周的9.4倍;冠心病死亡281人,为前一周的2.4倍;肺结核死亡77人,为前一周的5.8倍。

伦敦烟雾事件,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还给英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次伦敦烟雾事件后,有关部门测算,认为大约损失8亿美元。

总之,伦敦烟雾事件及其后来的严重大气污染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不仅是英国的社会问题,而且成了当今世界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这次在英国工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突发性灾变,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也制约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并以此为转机,为日后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启示。

现在,伦敦的烟雾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治理,环境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昔日那种黑烟弥漫的状况已经消失。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仍未得以根治,如果不继续重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类似的这种突发性灾变还有可能再次降临,人类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